4月29日下午,湖州市綠色金融數字化改革推進會暨湖州綠金發展中心有限公司揭牌儀式順利舉行。
在綠色金融數字化改革推進會上,發布了數智綠金體系建設方案,上線“金融數據引擎”,打造智能化融資對接平臺“綠貸通2.0”,開發銀稅互動金融產品“綠稅通”,升級綠色金融監管綜合信息系統“綠茵系統2.0”。
綠金發展中心是湖州為順應綠色金融改革新形勢,努力破解綠色金融工作體制短板
問題,經湖州市委市政府同意,由
浙江南太湖控股集團出資設立的全市首個
市場化運作的綠色金融國企平臺。
今年3月末,湖州全市銀行機構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9%,增速居全省第1,制造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25.9%和23.2%,增速創近年來新高;綠色貸款同比增長51.5%,占全部貸款比重達到24.6%。
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湖州早在2017年便啟動開發“綠貸通”平臺,力圖用數字化手段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銀行“獲客難”“盡調難”等問題。成立以來,在湖州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綠金發展中心積極參與“湖州數智綠金體系”建設工作,牽頭完成了湖州金融數據引擎、 “綠貸通2.0”、“綠金寶”等6項金融數字化應用開發上線。
截至目前,“綠貸通”已累計幫助3.04萬家企業與銀行對接,獲得銀行授信超3000億元。
“綠貸通2.0”有三個特點:一是突出數智變革?!熬G貸通2.0”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大腦”數據計算分析、邏輯推理能力,在低碳畫像、融資對接、風險管理等業務流程中,引入大數據和金融科技能力,更加突出智能化智慧化。
二是突出綠色低碳。湖州開發上線國內首個融資主體ESG評價系統,從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三大維度,構建涵蓋企業環境風險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員工權益保障、公司治理有效性等在內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開展綠色評價,賦予企業“深綠”“中綠”“淺綠”“非綠”評價。目前,湖州ESG評價系統已為1.7萬家企業進行ESG評分。
三是突出紓困幫扶。在建設“綠貸通2.0”過程中,湖州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風險預警+紓困幫扶”模式,依托“綠色金融大腦”預測預警能力,建立涉企金融風險預警和分類幫扶機制,寓風險防控于精準服務之中。